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18 主场 (第2/4页)
漂亮得像一场烟火”的,但乔然的魅力是另一种:她懂怎么让对手愿意坐在她那一边。她用的是“稳健与开放”的双刃:先把边界定义清楚,再把愿景铺开到足够远。她知道Song Group想要什么,也知道资本会要求什么;她把“冲突”翻译成“协作”的语言,让桌上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被逼到角落。 比较很快在陈知心底伸展:如果是她站在台上,她会把效率推得更锋利——节奏更快、结构更硬,像在寒夜里拉一根更紧的弦。可乔然的线更柔软、更包容,却没有一刻失控。她在心底承认:漂亮。并在同一瞬间,藏不住一颗隐秘的酸,漂亮的不止是她的台风,还有她和宋佳瑜公然并肩的姿态。那是一种不需要偷的靠近。 她的指尖在杯脚上无声地扣了一下,像按住一只要飞起来的蛾。 乔然讲完第二个案例,顺势抛了一个 “供应链韧性—资本容忍度” 的问题到场内:“我们有幸请到 L.E.K. 的 Selene,她们在这个主题上做了很多一线的工作。能不能谈谈在capex和opex的分配上,短期好看与长期安全的平衡?” 陈知起身。她没有多余的铺陈,开口就是 “可迁移性”和“可替代性” 两个轴,“如果把‘韧性’当成‘再生能力’,你要先承认‘损伤’一定会发生。”她举了两个非常小的例子:一个是原料端一家小厂的备用模具策略,一个是渠道端把节奏拆成能被训练的动作。她的语言没有光泽,却极稳;她把漂亮话抽空,只留下能落地的骨架。 乔然向她点头,那是真心的认可。她们在专业上并肩而非对立:一个在空气里搭架,一人把架子的每根钉子拧紧。宋佳瑜看在眼里,心口微微发酸,不是嫉妒,是一种复杂的喜悦:她确实被两种不同的力量同时牵引,一边是 乔然的“稳住我”,一边是陈知的“推我向前”。 “Q&A” 环节开始,话题回落到 Song Group。有人问:“如果引入资金,你们先投到哪?” “研发与供应链数字化。”宋佳瑜回答,声音清晰,“我们已经在和上游谈联合实验室,第二年开放参数。数字化部分先打通QA—生产—渠道的闭环,目标很实:减少不必要的‘人为灵感’,把‘经验’变成流程。” “那治理结构呢?”另一个声音追问,“资本席位和创始人家族怎么平衡?” 她没看乔然,也没看陈知,只是把水杯放回杯垫,轻轻一声:“边界。对我们而言,有些东西可以重写,有些不行。可以商量的是 ‘怎么走’,不可以商量的是 ‘要去哪里’。” 话落,乔然的唇角极轻地弯了一下。她的手在桌面下找到了宋佳瑜的手,不是牵,只是用指腹轻触,像在喧闹里给她递上一块轻小的石头:“我在。”这个动作并不避讳:她们的关系是公开的,在这屋子里无人需要假装聋哑。陈知眼角捕捉到那一瞬,胸腔里一紧,不是惊讶,是一种近乎生理性的收缩。她把杯子移了一厘米,重新对准杯垫的圆心,像在暗暗校正一个被风吹偏的点。 晚宴过半,服务生撤下第一轮前菜。乔然下场巡视,和不同的来宾交换两句。她的步伐利落,礼貌里有一种不费力的亲密。走到宋佳瑜这桌,她不坐,只侧身靠在椅背一线,俯下身与她低声说了句:“十点半,我们移步小间。” 宋佳瑜点头,“好。”她的视线没往旁边分,可指尖仍留在方才那一瞬的热上:被人轻轻碰了一下,全部的孤岛感就被改写。她知道这不是工作,这是爱的公共形态:体面地并肩。 陈知站在相邻一桌,假装在看菜单。乔然从她身侧过,停了不到半秒:“刚才那两点很好。明天如果你有空,我让团队把数据给你。We keep the room honest together.”她说英文的尾音压得很低,像在空气里按了一颗细钉。“together” 这个词很轻,却像一枚光——她把陈知拉进共同维护秩序的圈里,又在同一瞬间,毫不费力地表明:她与宋佳瑜的同盟在圈的中心。 陈知点头,微不可察地笑了一下。她确实被抚了毛,专业得到承认,对她而言比任何逾矩的触碰更有吸引力。可这甜有苦的底色:乔然在她前方,且永远在光里;她习惯了暗处织网,习惯了把靠近伪装成专业。她把这枚比较放到心底,更深处。 甜点上来时,窗外江风换了一向。杯里的酒被光折成柔和的红。乔然举杯,不谈交易,不谈估值,只说了一句:“愿每一次选择,都是往自己心里更近的一步。” 这一句,既像为了所有人,也像只说给一个人听。宋佳瑜指尖顿了顿,抬眼看她,她听懂了。陈知也听懂了,于是把杯沿在唇上停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